【宜蘭・蘇澳】宜蘭士敏國小:教室門竟然是落地玻璃門!前台泥子弟學校的大膽嘗試 |跑跑跳跳逛學校|黃建興建築師|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



位於宜蘭蘇澳鎮的士敏國小,曾是台泥子弟學校,蘇澳水泥礦業全盛時代,全校2000人都是台泥員工的小孩,相當驚人。礦業沒落後,校園擔起凝聚社區意識的重責,在地建築師黃建興在兩棟建築物之間搭建可透光的大棚架,巧妙增加活動空間,此外,大膽將教室門以落地玻璃窗的形式呈現,讓每一間教室的採光都超級好。

本文與「跑跑跳跳逛學校」系列文章,均是摘錄自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黃建興建築師校園建築巡禮一書,這是2021年我與天下雜誌合作出版的作品,我從中挑選幾間漂亮又有故事的校園,大家可以在旅行時作為中繼站,欣賞建築之美之餘,也讓孩子跑跑跳跳放放電、搖搖擺擺睡歪歪。

宜蘭還有其他幾間學校,都很適合帶孩子去走走看看喔!

蘇澳|永樂國小:藏在山裡的珍珠小校 
員山|內城中小學


《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封面超級美!
《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
封面超級美~


學校名稱:士敏國小
所在鄉鎮:宜蘭縣蘇澳鎮
跑跳重點:透光大棚架廣場、採光超好的教室落地玻璃門
附近景點:白米木屐館、新建利芋冰店、蘇澳冷泉公園


「好久不見了!黃建築師!」戴著畫家帽、穿著皮外套,提著手工雕刻的皮革公事包,一派藝術家氣息的李汪燦是士敏國小前任校長,接到電話便立刻與黃建興約在士敏國小碰面,並送上一個熱情的擁抱。

許久不見的二人漫步在校園之中,走進校門口,是建築物退縮後創造的遼闊廣場,左手邊是刻意保留的舊校舍、右手邊則是小校難得擁有的體育館。廣場上種植著台灣欒樹、流蘇,一年四季都有花兒盛開。如果校方人員沒有提醒,很難察覺校門外常有砂石車來來往往、附近更是環繞著礦石場、水泥廠。

宜蘭縣蘇澳士敏國小校門口向內景色一覽
站在校門口往裡面拍攝,整所校園給人的感覺很舒服。
大面積的廣場讓整所學校與外頭的車水馬龍隔絕開來。

黃建興隨意坐在廣場上的石椅,指著附近的石牆說,蘇澳是水泥與石礦工業集中地,早年士敏國小的學生,家裡多半從事水泥、礦石相關行業,因此,校舍改建時,校方特地保留了當地的特有石材、砌成這座牆。

不僅於此,走廊欄杆上的簍空雕刻,是白米社區的產業特色語彙,教室班級牌則是孩子們親手製作的皮雕作品。這所小而美的校園就像是一座開放的城堡,留給孩子一方寧靜而廣闊的學習環境。

結束中部一系列九二一重建校園的工作後,黃建興不僅將事務所業務拓展至南台灣,也回頭將焠煉出的經驗應用在故鄉宜蘭士敏國小校舍重建案中,黃建興結識了擁有公共工程實務經驗的李汪燦,這段經驗給予正在邁入全盛期的黃建興極大信心。

很喜歡這張我與建築阿公正在樹下訪談的照片。
(這次的訪談對我來說,需要克服之處也包括,
只能快速記在本子上,錄音也不一定錄得到。)


當年大爆滿的台泥子弟學校 

一度縮編至一年一班


士敏國小的創立與命名,與佔全國三分之一產量的宜蘭水泥工業息息相關。水泥的英文名稱為CEMENT,早年台灣人便以近似音翻譯為「士敏土」,後來才慢慢改成今日用語「水泥」,以士敏為名,不難看出士敏國小與水泥重工業的緊密相連。

位於蘇澳炮台山腳、白米溪畔的士敏國小,前身是1910年所成立的「台北州蘇澳尋常高等小學校」,絕大多數學生是日本人,二次世界大戰後日人撤離台灣後,台籍學生集中遷至今蘇澳國小就讀,校園一度閒置。

1947台灣水泥公司蘇澳廠接手戰前日本人所設立的水泥廠,為了讓員工子女可以就近就學,原校區便成為台泥子弟學校,後歸為政府管轄,便以當地的主要產業取名為「台北縣士敏國民學校」。

宜蘭縣蘇澳士敏國小發展沿革
士敏國小內部也有詳細的校史記載。

隨著台灣經濟迅速發展,水泥工業迎來前所未見的榮景,台泥甚至一度興建台鐵蘇澳支線運送水泥與石礦原料,以台泥蘇澳廠的員工子弟為主的士敏國小人數暴增,李汪燦就是當年的台泥子弟之一,他回憶說,早年的士敏國小學生人數超過2000人,每個班級有50名學生,將教室擠得水瀉不通。

由於居住人口大增,士敏國小曾向外開設西帽山、永樂兩所分校,後這兩校合併為永樂國小、亦為黃建興早期代表作品之一。

不過,隨著西部礦源枯竭、在地居民環保意識抬頭,水泥工業遵循政府「東移西拓」產量逐漸減少。水泥廠、礦場的勞工漸漸遷出,連帶使得士敏國小不斷縮減班數,曾縮減至一個年級只有一班。

宜蘭縣蘇澳士敏國小前任校長李汪燦與黃建興建築師
那天遇到老校長,感覺得出來是位極有藝術涵養的阿公。
校長與建築師看起來是真的有過革命情感的呢!


校友回鄉擔任校長 

爭取經費校舍大改造


2001年,在台北擔任教職18年的李汪燦回到母校士敏國小擔任校長,有感於校舍老舊不勘使用,在台北時曾擔任學校總務主任,曾經手億元等級的建設案,有了過去的經驗、他想替母校做點事,便與地方人士一同向宜蘭縣政府請命,最終成功爭取經費進行校舍改建。

「李校長在台北當過總務主任,很有經驗、而且觀念很新。」黃建興黃建興回憶,當時在勘查基地時才與李汪燦結識,兩人卻一見如故,不但對校園空間規劃的理念相近,也同樣愛好書法藝術,李汪燦還曾邀他到家中品嚐自己親手沖泡的咖啡、一邊漫談藝術與建築。


李汪燦有點不好意思的說,當時為了撰寫遴選建築師的需求書,他讀了很多文獻資料,其中特別欣賞西班牙的兒童空間規劃,認為小學校園空間應該以學童為本,注重光線、氣流與色彩,讓孩子們感覺來到學校就像回到家一樣。

宜蘭縣蘇澳士敏國小校園樹木
校舍不顯得擁擠 內部種植許多當地特色植栽

最後他綜合歸納出士敏國小新校舍的三大訴求:第一、空間通透,第二、教室要開大片窗戶,第三、盡可能多一些圓形設計與活潑色調。

大棚架中庭設計 

雨天也能跑跑跳跳  


一位校長、一位建築師,兩個對校園新建築充滿熱情的人,一起創造了宜蘭小學校園的新視野。黃建興打破一般ㄇ字型的建築物安排,讓三棟建築物平行排開,再以走廊彼此連接,讓孩子不受日曬雨淋就能悠遊各棟之間。 

"此外,黃建興提議在士敏國小中心的兩棟建築物之間搭建可透光的大棚架屋頂,如此一來,穿堂與各教室的走廊互相連結,不僅視覺顯得更為寬闊,更讓校園可活動空間面積大幅提升。" 
宜蘭縣蘇澳士敏國小中庭大棚架作為風雨操場
棚架可以擋雨,這裏經常就是取代操場的集會功能。


「大棚架是非常貼心的設計,」李汪燦說,新校舍落成後,早晨升旗典禮就改在棚架下的大廣場舉行,孩子不必受日曬雨淋。他還在穿堂擺設一架鋼琴,每一位對有興趣學生都可以來這裡彈奏,期待音樂的養分可以在山中小學長出幼苗。

學校的長廊總有微風吹拂,他在擔任校長期間,最喜歡煮一杯咖啡,在二樓的廊道慢慢啜飲,看著孩子們在廣闊的中庭嬉戲,那便是世間最美的場景。


宜蘭縣蘇澳士敏國小中庭大棚架設計
大棚架設計,
不會讓樓梯成為校園死角、
也不會讓孩子上下樓梯需要淋雨。


延伸閱讀|蘇澳下雨可以去哪裡?


不怕撞破?

竟然把教室門設計為落地玻璃門!


"士敏國小還有一項突破性的設計,那就是教室入口的位置竟然不在兩端、而是在中央,甚至揚棄了傳統門片、改採兩扇落地玻璃門,大面積開窗讓教室內也能擁有充沛的自然採光,孩子們沈浸在陽光滿佈的學習氛圍之中。"

宜蘭縣蘇澳士敏國小教室門採用落地玻璃門是一大特色
這竟然是教室的門!真的覺得滿酷的!


創意設計在公共工程領域通常不容易被接受,大部分的業主聽到,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雖然採光很好,但學童撞破玻璃怎麼辦?竊賊會不會打破玻璃闖進一樓教室偷竊?落地窗門沒有門檻,萬一遇上豪大雨、教室會淹水嗎?視線沒有遮蔽、孩子們上課會不會不專心?

「要將大膽創意付諸實行,不光是客戶心態要改變、更需要建築師努力消除業主心中的擔憂。」黃建興說,如果怕學童撞破玻璃,那就採用兩層0.5公分厚的膠合強化玻璃加強耐用度;怕淹水,便在門外地板確實做到洩水坡度,讓門裡門外有漸進式高低落差。逐一消弭校方的擔憂點、甚至比校方設想的更多,才是說服業主的不二法門。

宜蘭縣蘇澳士敏國小二樓走道寬闊
大面積玻璃窗、玻璃門,教室裡面光線通透,
整體看起來活力充沛。

最初,李光燦聽到這個點子,確實覺得太大膽了,但經過一次一次與建築師的討論,雙方逐漸產生共識,一起將校園建築的觀念推往新的方向。事實上,孩子們在大面積開窗的教室中上課、並不會不專心,而且這麼多年過去,也從來沒有發生過玻璃被砸破的意外事件。

送你一個小而美的體育館


黃建興還送給士敏國小一個大禮物——一棟體育館。一般小校的重建預算少、很難支應體育館的花費,不過黃建興在九二一重建校園的經驗中,就曾協助不少山中小校在有限經費中「擠」出一間體育館兼活動中心,這個經驗回到宜蘭依然管用,士敏國小因此成為宜蘭第一所只有七個班級、依然擁有體育館的小學。

宜蘭縣蘇澳士敏國小體育館外部
體育館用很多玻璃,在當時也是引起不小爭議,
不過事實證明好像也沒有被打破過(怎麼這麼乖啊這些孩子)

黃建興說,士敏國小體育館屬於大跨距建築,不可能在屋頂使用混凝土建材,因此他僅在建築物下半部採用混凝土、上半部則採用輕鋼架結構,不但量體輕巧、成本也不高,是性價比很高的建造方式。在建築物的側面高處,他設計了七彩太陽的簍空圖案,隨著陽光照射角度改變,體育館內的光影變化也更加柔軟豐富。

現在,體育館也是士敏國小的「財源」之一,假日租給足球俱樂部、附近居民舉辦社團晚會,是很受歡迎的活動場合,無形中更促進學校與社區之間的關係。

宜蘭縣蘇澳士敏國小體育館內部
體育館內部,由於自然採光足夠,所以白天時的燈光其實幾乎不用打開。
(拍照時是傍晚了、你們看出差時也是很辛苦從早忙到晚ㄟ。)

延伸閱讀|蘇澳好住處

瓏山林蘇澳冷熱泉度假飯店|AgodaKlookEztravelTrip.com
煙波大飯店蘇澳四季雙泉館|BookingKlookEztravel
蘇澳大飯店|BookingEztravelTrip.com

白米社區 

全台知名社區營造案例


士敏國小的家長與學校互動非常頻繁深刻,」李光燦說,雖然學生大多屬於文化弱勢,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參與度非常高,每年的畢業典禮、露營活動都能看見家長勞心勞力的參與付出。同時,士敏國小也幸運地擁有外部資源挹注,蘇澳地區礦石廠合組的士敏國小教育基金會、台灣水泥公司所設立的士敏學堂,也都替在地教育奉獻不少力量。


士敏國小所在地—白米社區,也是有名的社區營造案例,就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也曾造訪此處,親手彩繪木屐、並留下墨寶贈與士敏國小士敏國小的學生不但會定期深度走進社區、了解故鄉的歷史發展軌跡與人文風貌,獨步全台的木屐舞、皮雕工藝,都是與白米社區合作的固定課程。李汪燦指著牆上的班級名稱牌,喜悅地說:「這些都是學生的皮雕作品!」

宜蘭縣蘇澳士敏國小班級牌由皮雕製成
班級牌是由學生自己製作而成的皮雕


嶄新的校舍、用心的師資、以及濃厚的文化底蘊,士敏國小的學生逐漸回流,李汪燦調離士敏國小時,學生人數已回升至160~170人,其中近五成為跨區就讀。

曾經,這是一間服務水泥重工業而生的校園,正因為周遭社區曾受重工業污染所苦,如今,才蛻變成重視生態、文化傳承的永續校園。

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摘自本人著作《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黃建興建築師校園建築巡禮》,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宜蘭縣蘇澳士敏國小校長室內擺放高行健墨寶
是高行健來參訪白米木屐村時留下的墨寶!



|關於基隆游太太|

 擁有五星級假貴婦與荒野流浪者的雙重身分,十年來扮演稱職的財經記者,然後嫁做人婦、成為龍哥他媽。智商低落但總能幸運存活的套路適用於旅行與育兒生活,歡迎追蹤我的臉書粉絲專頁「基隆游太太」獲得更多平凡人的荒野遊蹤